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修行者 -- 由外向內,由內走向源頭


『祈請神啊,幫助我征服內在的世界。』  
-- 聖 尼克萊 維里米洛維奇

宗教儀式與人的認知能力
人類對事物的認知基於感官,所以,認知從表面開始。就好像我們遇見一個人,先從他穿戴外觀開始。認識一段時間後才開始認知這身衣飾包裝之下的那個人,他的個性,他的喜惡,他的目的。

宗教的發展,是為了傳播靈性進化的觀念給大眾,所以設計了儀式和形象,讓一般人可以從感官的層面開始認知和接受,是起步的能力。透過儀式的執行,希望帶領人們逐漸進入內在的世界。宗教的內在世界,或修行方式,是建立在神與人的關係上,目的是向內不是向外。但不可避免的,很多人一直停留在感官的表層或儀式與象徵的外觀上來看待修行,一直以為救贖自身的苦痛,唯有等待神的降臨,把這觀念套在宗教或拜神的目的上,難以走入向內改善自己的問題的層面上。

新時代運動
同樣的,從19世紀以來,「新時代(New Age)」運動帶領著非神崇拜的潮流。在西方這個「去神祇」、「去基督教」的靈性運動下,瑜珈也脫掉了印度教的外衣,被穿上新時代的長袍,成為非神的靈修工具之一,所以人們還是需要一種儀式來進入。許多古代的傳統宗教也在這個時間被帶入新時代運動中,也常被一般人用「去神祇」的方式使用著,例如各地土著文化的巫教或薩滿也成了流行風潮之一。也有些靈性追求團體,遵循媒介外星的訊息,不自覺的用外星人的形象替換了神祇的形象,等待著他們前來救贖人類和地球的苦難或不義。

這印證人類追尋靈性之路,是離不開依附儀式和偶像,這不是對錯的問題,只是人深受五官感應的影響,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向,但也不要就停在儀式的表層上,必須從這表面的象徵(儀式與偶像)進入內在世界。古云:『登堂,入室。』目的是要進一步,走入室內。不是登堂停在那裡,或返身又出門外。

登堂入室
即使保守的東正教聖者尼可拉 維里米洛維奇,他誠懇的祈請神的協助,希望幫他征服自己內在的世界。這說明在東正教繁複的儀式之下,真正的修行,還是往內修,這和東方印度教、佛教、道教等等,並無不同。而他的請求,如果是要用去掉神的象徵性或偶像性來解讀,上面這句話可以稍為的改一下:

『祈請我的高靈啊,幫助祢的轉世靈征服自己內在的世界吧!』

本質上確實只關乎自己。但是,「我」仍是要探觸到從何處而來的永恆疑問。那明亮絢麗充滿喜悅如瀑布般傾瀉而入充滿全身的光,是從那裡來的?說了半天,宇宙之源或內在之源與人的關係仍然是「真理尋寶圖」裡的「秘藏寶盒」。人類還是難以發明出新東西。

如何征服
同時,聖者尼可拉 維里米洛維奇祈禱詞懇求著,祈請神幫助他克服自己的困難,讓他能夠管理自己的內在世界,這也表示,約制自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身為聖者,他都需要神的幫助,我們一般人更是難以征服來自內在的情緒、慾望、感覺。我們是否也可以謙虛一些,待他人如待自己般寬容些?有耐心些?我們都有困難,都有無法跨越的難處,所以,苛求不如多點耐心的祝福對方,因為我們自己也有難以征服的問題。

之所以難以征服,是因為來自聖性的能量不足,就好像開車子上山坡,如果馬力不足,很有可能會翻不過這座山。那麼人性的馬力在那裡?這力量來自於自己的靈魂,而我們心中的情緒、感覺、行為、念頭、觀點卻緊緊地抓著這個力量來到與否,或來多少的開關。

所謂入室的弟子,是一個弟子決定要越過眼前這座山,他需要強大的馬力,為了有這個馬力,他必須開始練習犧牲某些固定的觀點,犧牲某些阻擋他獲得力量的念頭,壓制他負面的情緒。如此,這個開關可以被自己的期望掌握多一點,而不是全被自己的原始習性所掌握。這時,他才有可能得到比較多的聖性幫助,他可以進一步的管制自己,修復自己,轉化自己,可能他這一輩子能夠越過這座大山。

這便是靈性修行的重要關鍵,靈修不止於表面的形式,表面形式下有真正的事情在發生,這真正發生的事數與能量上的變化,不因有宗教與否,也不因相信與否而有所差別,它是宇宙法則的實現。不巧的是,這個實現卻是我們身體的構造本身,我們無法躍出自己的結構所給予的一切,我們只能遵循宇宙的法則做事。這是存在的基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