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業力的功課,如何畢業

按照大乘來講,定業可以透過懺悔而清淨,但如此一來,「果報一定會領受」、「業報真實不虛」等道理是否就不成立?並非如此,「因果真實不虛」是指如果不懺悔,惡業種子還在,就一定會實現;相對的,如果你懺悔,惡業種子就失去力量,就不會領受果報。

但是,若造作的是深重的罪業,就必須要長而有力的懺悔,幾分鐘的懺悔是不夠的。例如岡波巴大師過去的某一生,曾經是一位名為梅多達則的菩薩,這位菩薩被一位名為巴哇今的國王殺害了。接著國王接著在五百萬年之中,每天不斷在佛塔前三時懺悔,最終仍投生到地獄一生。

-- 大寶法王課程: 第二屆讖摩比丘尼辯經法會。【解脫莊嚴寶論】第四堂課


業力(因果)精準不虛假,是定律的演繹的必然。就像地心引力一樣,一定會有作用,且作用有多少?一絲不差,這是業力定律在規範。所以,MCKS說:『生命是回聲』朝山谷喊一聲,就會有相同的聲音返回。

「懺悔與寬恕」跨宗教而存在,是因為它確實有中和或中止業力實現的作用,它會停止「果報的領受」。用現實世界的例子來比喻,如果某甲欠某乙錢,某乙就有一張某甲的借據在手,只要某乙在到期日展示借據,某甲就要還錢。如果借據上付有條件,只要某甲符合一定的條件,這借據就自動中止無效。那麼,某甲也可以完成條件,不必還錢。

這代表:懺悔與寬恕的作用是業力果報合約的附加條件。所以,這和業力精準原則不起衝突。如果,從能量的角度來看,我們就要研究業力種子的本質是甚麼?這還是要回到一個人的起心動念的因素上。起心動念是種子了來源。更應該問的是,為何會有起心動念某個特定的念頭?這是從哪裡來的?我們念頭很多,為何某些會變為種子?

人紀錄意念的強度,是根據情緒的能量。種子有輕有重。嚴重的種子,通常攜帶大量的情緒在裡面。那是誰在製造情緒?不是別人製造,是自己製造的。所以,外境是中立的,是自己的情緒對這中立的事情有情緒,因為這事情違反個人的喜好、利益、標準、佔有、生存等等,這些會激起比較大的情緒。因此,業固然有事件為始但是自己的習性決定自己對這事件是否有能力製造業力。

當一個人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或讓你受傷的事,不必急著發動情緒,攤開自己生命的帳本研究一下,答案必然是:因為要還債,要還過去是對不起別人,或傷了別人的債。這時看自己怎麼反應,最常見的是借債還債,不假思索的拉高情緒對付他方,這便是累世相同的反應。改不過來。所以,又再種下種子。等待下一世,力量回來時再演一次。

但是,少數的人會想清楚這回事。採取比較清醒的作法,寬恕對方並自我懺悔。他知道事出有因,他學會了不能再做同樣的事對不起人,或傷害人。那麼,這個課程也就學完。不必再重修。因為,這個人這一世的起心動念換了,他展現慈悲的因子。他種下了另一種的種子,他離開原來那個山谷,不再聽到回聲,因為他沒有種下任何的負面種子。

能量的呈現,不在外面,都清楚的反應在自己的氣輪上。人有多少怨、仇?都清楚地堆在那裏。成為自己行為和念頭的材料。因此,基督教才會說,人有罪業(Sins)。是講同一件事情。當懺悔、寬恕幫一個人去掉這些業的種子,實際發生的是在自己的身上,如果學員曾做過丁氏呼吸操(或西藏呼吸法)就會理解,這是甚麼意思,怨恨,詛咒,仇視的能量在身上,能量不可能消失,所以,能量可以被轉化。這就是為何能發生業力中止的可能性。

但是不要忘了,神不是傻子,祂也是和我們上課說的一樣,祂不會聽你說寬恕或懺悔就相信,祂要做實驗,看結果,才會相信。所以測試還是會來到眼前。有人看到$100就放棄原則,有人清廉,一百萬還是清廉,到了一億時就動搖。所以,人的寬恕與懺悔是有階層的。

願我們都能獲得慈悲祝福,穩定的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